全面質量管理,即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就是指一個組織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成員及社會受益而達到長期成功的管理途徑。在全面質量管理中,質量這個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標的實現有關。
特點
全面性:是指全面質量管理的對象,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
全員性:是指全面質量管理要依靠全體職工。
預防性:是指全面質量管理應具有高度的預防性。
服務性:主要表現在企業以自己的產品或勞務滿足用戶的需要,為用戶服務。
科學性:質量管理必須科學化,必須更加自覺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
意義
* 提高產品質量
* 改善產品設計
* 加速生產流程
* 鼓舞員工的士氣和增強質量意識
* 改進產品售后服務
* 提高市場的接受程度
* 降低經營質量成本
* 減少經營虧損
* 降低現場維修成本
* 減少責任事故
內涵:是以質量管理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目的在于通過讓顧客滿意和本組織所有者、員工、供方、合作伙伴或社會等相關方受益而使組織達到長期成功的一種管理途徑?!?/span>
范圍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原理與其他概念的基本差別在于,它強調為了取得真正的經濟效益,管理必須始于識別顧客的質量要求,終于顧客對他手中的產品感到滿意。全面質量管理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而指導人、機器、信息的協調活動。
兩大支柱
第一支柱 成本控制及時全面
浪費在傳統企業內無處不在:生產過剩、零件不必要的移動、操作工多余的動作、待工、質量不合格或返工、庫存等等,消除生產流程中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即杜絕浪費。
第二支柱 持續改進自動化
持續改善是另一種全新的企業文化,實行全面質量管理,由傳統企業向精益企業的轉變并且享受精益生產管理帶來的好處,貫穿其中的支柱就是管理自動化。這也是ISO9000∶2000所強調的質量管理工作八大原則之一。
全面質量管理的常用七種工具
所謂全面質量管理常用七種工具,就是在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活動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質量數據,分析和確定質量問題,控制和改進質量水平的常用七種方法。這些方法不僅科學,而且實用,作為班組長應該首先學習和掌握它們,并帶領工人應用到生產實際中。
1.統計分析表法和措施計劃表法
質量管理講究科學性,一切憑數據說話。因此對生產過程中的原始質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十分重要,為此必須根據本班組,本崗位的工作特點設計出相應的表格。
2.排列圖法
排列圖法是找出影響產品質量主要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圖的步驟:
1)收集數據,即在一定時期里收集有關產品質量問題的數據。例如,可收集1個月或3個月或半年等時期里的廢品或不合格品的數據。
2)進行分層,列成數據表,即將收集到的數據資料,按不同的問題進行分層處理,每一層也可稱為一個項目;然后統計一下各類問題(或每一項目)反復出現的次數(即頻數);按頻數的大小次序,從大到小依次列成數據表,作為計算和作圖時的基本依據。
3)進行計算,即根據第(3)欄的數據,相應地計算出每類問題在總問題中的百分比,計入第(4)欄,然后計算出累計百分數,計入第(5)欄。
4)作排列圖。即根據上表數據進行作圖。需要注意的是累計百分率應標在每一項目的右側,然后從原點開始,點與點之間以直線連接,從而作出帕累托曲線。
3.因果分析圖法
因果分析圖又叫特性要因圖。按其形狀,有人又叫它為樹枝圖或魚刺圖。它是尋找質量問題產生原因的一種有效工具。
畫因果分析圖的注意事項:
1)影響產品質量的大原因,通常從五個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機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環境。每個大原因再具體化成若干個中原因,中原因再具體化為小原因,越細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為止。
2)討論時要充分發揮技術民主,集思廣益。別人發言時,不準打斷,不開展爭論。各種意見都要記錄下來。
4.分層法
分層法又叫分類法,是分析影響質量(或其他問題)原因的方法。我們知道,如果把很多性質不同的原因攪在一起,那是很難理出頭緒來的。其辦法是把收集來的數據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類,把性質相同,在同一生產條件下收集的數據歸在一起。這樣,可使數據反映的事實更明顯、更突出,便于找出問題,對癥下藥。
企業中處理數據常按以下原則分類:
1.按不同時間分:如按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日期進行分類。
2.按操作人員分:如按新、老工人、男工、女工、不同工齡分類。
3.按使用設備分:如按不同的機床型號,不同的工夾具等進行分類。
4.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切削用量、溫度、壓力等工作條件進行分類。
5.按原材料分: 如按不同的供料單位不同的進料時間,不同的材料成份等進行分類。
6.按不同的檢測手段分類。
7.其它分類:如按不同的工廠、使用單位、使用條件、氣候條件等進行分類。
總之,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把不同質的問題分清楚。便于分析問題找出原因。所以,分類方法多種多樣,并無任何硬性規定。
5.直方圖法
直方圖(Histogram)是頻數直方圖的簡稱。它是用一系列寬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長方形表示數據的圖。長方形的寬度表示數據范圍的間隔,長方形的高度表示在給定間隔內的數據數。
6.控制圖法
控制圖法是以控制圖的形式,判斷和預報生產過程中質量狀況是否發生波動的一種常用的質量控制統計方法。它能直接監視生產過程中的過程質量動態,具有穩定生產,保證質量、積極預防的作用。
7.散布圖法
散布圖法,是指通過分析研究兩種因素的數據之間的關系,來控制影響產品質量的相關因素的一種有效方法。
在生產實際中,往往是一些變量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它們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在一定條件下又相互轉化。有些變量之間存在著確定性的關系,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函數關系來表達,如園的面積和它的半徑關系:S=πr2 ;有些變量之間卻存在著相關關系,即這些變量之間既有關系,但又不能由一個變量的數值精確地求出另一個變量的數值。將這兩種有關的數據列出,用點子打在坐標圖上,然后觀察這兩種因素之間的關系。這種圖就稱為散布圖或相關圖。